台中.重建百年榮顯『霧峰林宅』2010-11-29

01IMG_5400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霧峰林宅目前因 921 大地震重建中。

行前做的功課不仔細,不知林宅重建中,今天一整個就是只能走外圍、拍外觀!

介紹
霧峰林家宅園是霧峰林家在原籍台中市霧峰區的舊有宅邸、庭園的總稱,由於林氏一族家族龐大,尚可分為頂厝和下厝兩支,因而其宅園分布範圍十分廣大。其中由頂厝系的林文欽所興建的庭園萊園,當地居民俗稱為林家花園。

霧峰林家是台灣五大家族之一,因其發跡於阿罩霧(今台灣臺中市霧峰區)而得名。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,林家掌控了中台灣大量的田地,並協助平定太平天國、戴潮春事件並參與中法戰爭,而掌有數千精良兵勇,以及樟腦專賣權等特權,進而成為清治時期台灣社會最具影響力的家族之一,並維繫至國民政府遷台之後,霧峰林家家族成員以經營彰化銀行於金融界發揮影響力。

此外,霧峰林家佔地廣闊的萊園也相當聞名(位於林家創辦的明台高中校址內)。而霧峰林家在日治時期與基隆顏家、板橋林家、鹿港辜家、高雄陳家並列為「台灣五大家族」,以萊園十景著稱,與台南吳園、新竹北郭園及板橋林本源園邸合稱台灣四大名園。

一八九三年(清光緒十九年),林文欽鄉試中舉後,築萊園於霧峰之麓,奉觴演劇侍其母羅太夫人以游。命名出典自老萊子綵衣娛親。梁啟超曾於一九一一年訪台期間題詩十二首詠贊萊園景緻,後人稱為「萊園名勝十二絕句」,現為明台高中校園。

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IMG_5323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頂厝景薰樓外圍比鄰連綿的屋舍。

歷史
霧峰林家的祖籍源自閩南漳州平和縣五寨鄉埔坪村,一七四六年渡海到台灣定居。最早的一輩是第十四世林石,曾隨林爽文起義抗清(一七八六年)。被捕過世後,第三代林甲寅從原先大里杙(今大里區)移居阿罩霧(霧峰),開始了族群的經營。

其後代以林奠國、林定邦為中心分為兩支,林奠國後代被稱為「頂厝」,林定邦後代則為「下厝」。林家發展初期主要由下厝系發揮其影響力,家族以武發跡,後期則頂厝系抬頭,以藝文、社會運動知名。

一八五三年,小刀會起事,部分成員於一八五四年轉而來台,滋擾北台灣沿海,並趁勢攻佔雞籠(今基隆市)。北路協副將曾玉明徵召林文察助戰。林文察選擇與台灣客家人和解,並與義民軍合作共同抵禦。

一八八四年,林家在霧峰的經營隨著土地開墾,商號的建設,規模越來越大,當時家族中的林朝棟,曾率姻親李惟義的二千多人鄉勇在中法戰爭中立功,被清朝賜官。一八九0年代,霧峰林家因掌握全台灣樟腦的外銷,利潤相當可觀。

一九00年代,林家的林資鏗是抗日的代表,當時林家的資產大多被日本政府強行收取,一九一五年林資鏗到中國參加了孫中山興起的中華革命黨,一九二一年就升任為大元帥的侍衛官,一九二五年被軍閥殺害。

事實上一八九三年開始,林家事實上已轉為藝文世家,在林朝棟的樟腦事業達到頂點後,他的堂弟林獻堂主持了整個家族,林獻堂與他父親林文欽都相當喜歡文學、戲劇與美術,聯合士紳創辦台中一中,並開始裝飾林家的建築。他們所修築的「萊園」是今日台灣園林建築的代表。林獻堂姪子林鶴年,曾任三屆臺中縣縣長。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IMG_5330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頂厝之景薰樓。

頂厝
蓉鏡齋:原為紅窯土磚造三合院,於一八八七年(光緒十三年)前後改築成蓉鏡齋,作為私塾;前庭的泮池係仿孔廟形制所掘成。

景薰樓組群:於一八六四年(同治三年)之前開始與築,於一八六七年(同治六年)完成第一落之內外護龍、正身與景薰樓門樓。一八八三年(光緒九年)前後完成第二落。一八九九年(清光緒二十五年)完成後樓。

新厝:一九一六年(大正五年)於花落(景薰樓第三落)南面所增建。

頤圃:本是土造建築,充當作客房及穀倉之用。於一九0六年(明治三十九年)整理作為嬉遊偃息之地。

下厝
草厝:原為宮保第北邊的一座三合草屋居住,後大部份已經改建。

宮保第:林文察於一八五八年(咸豐八年)擴建宅邸時所建中落,即後來的第三進正身與左右、內外護龍。林文察戰死漳州後,清廷下詔追贈「太子少保」,其子於一八七0年至一八八三年間(同治九年至光緒九年)擴建完成宮保第第二進與第一進門廳。

大花廳:為下厝供公共宴席使用的大宴會廳,建於一八九0年(光緒十六年),落成於一八九四年前後,附有精緻的戲台及露天的觀眾席。

二房厝:乃下厝二房之宅第,一八六四年至一八七0年間(清同治三年至九年)所建,與宮保第同為五落大厝。

(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

IMG_5332_大小01.jpg

↑↑ 頂厝之景薰樓大門。

景薰樓組群為林家頂厝代表,是林奠國族支所居住,內外共三進,前後營建時間長達卅餘年,其中第二進為林獻堂邸。(資料來源:網路)

IMG_5333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頂厝之景薰樓組群。

IMG_5335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頂厝之景薰樓組群。

由於地震毀損非常嚴重,重建工程多為仿造,是非常惋惜之處!

IMG_5337_大小01.jpg 

↑↑ 我在拍頂厝景薰樓的時候,突然有個阿伯進入了景薰樓側門。(其實我嚇了一跳,竟然有人!!!)

IMG_5338_大小01.jpg 

↑↑ 然後阿伯匆匆忙忙地進門又慌慌張張地關上門,好像怕我看見他一樣,可是我早就發現了!不曉得阿伯是林家後代還是管理員?!

IMG_5340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林家的門牌。

IMG_5342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頂厝蓉鏡齋。

IMG_5344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頂厝蓉鏡齋。

IMG_5346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頂厝蓉鏡齋「月池」。

蓉鏡齋為紅瓦、土埆磚造三合院,作為提供私塾之用。(資料來源:網路)

PS:我不知道為什麼一直唸成〝鏡蓉齋〞!!(^^||)

IMG_5347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梁啟超詠詩。

民前一年(宣統三年)三月,梁啟超先生偕其女公子及湯覺頓來台遊歷,曾住此五桂樓,當時日人佔據台灣已有十六年,台灣與祖國完全隔絕,教育除了舊式書房外,日人所受教育,只有其殖民地政策而已,因此台灣的知識水準都停滯不前,對於當時思想、智識及國際情勢如道的更有限,梁啟超來台,有了「扢揚風雅」的作用,影響所及,使得台灣同胞對袓國的孺慕之情日益熱切,平日在日人的淫威之下,台胞的民族心理很少有宣洩的機會。梁啟超的啟望崇高,號召力大,使得台灣知識分子所蘊蓄的民族情感,得到宣洩的機會,自此以後對祖國的嚮往,成為台省同胞在日人壓制下爭取政權的啟端。現在台中一中的創立即與此有密切的關係。

林家花園內林木蒼鬱,地形優美,近山麓處有林家上代墓園,房舍樓閣 及荷地等建築講究,古色古香,如登林家花園前山丘,可俯瞰霧峰全景。該 古蹟台灣罕有,各種景色令人留連忘返。梁啟超寄寓林家花園時,曾有詩「萊園雜詠」茲節錄數首於後:

萊園:
「人物自是徐孺子,由林不數何將軍。稍喜茲游得奇絕,萊園占盡月三分。」

五桂樓:
「娟娟華月霧峰頭,汜汜風光五桂樓。傳語王孫應好住,海隅景物勝中州。」

夕佳亭:
「小亭隱几到黃昏,瘦竹高花淨不喧。最是夕陽無限好,殘紅蒼莽接中原。」

望月峰;
「望月峰頭白霧滋,南飛鳥鵲怨無枝。不知消瘦姮娥影,入夜還能似舊時。」

(資料來源:古蹟巡禮

IMG_5350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這裡是頤圃的日式外牆。

IMG_5355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日式庭園「頤圃」。

日式庭園住宅為「頤圃」,從清朝到日治時期,融合東西洋和閩南風格的古建築,日式的文化瓦白色的灰牆,誇張的浮雕,日式巴洛克建築風格,但格局確是閩南式三合院,它的一磚一瓦都非常講究,瓦當中還特地刻上頤圃兩字,連木門金庫中間,不是刻頤圃就是雕一西洋豎琴形狀,而內院還有一特殊舞池,可見當時主人的風光,頤圃是上厝林獻堂先生同房的堂兄,林紀堂的宅第。(資料來源:台中縣文化推廣協會

IMG_5358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這也是頤圃,不過接近外部的牆面卻是中式的風格。

上一張照片我就是站在這裡拍的,行走時無意間發現頤圃,驚見中日建築竟能如此巧妙的融合,但頤圃高牆活是困住了我,想來想去、走來走路(好像可疑份子)不想放棄,於是我選定一個角度貼近牆面後把整台相機穿過磚牆間隙進行拍攝!PS:如果這個時候有路人出現,一定會覺得我在強暴牆壁!(^^")

IMG_5363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頤圃中式外牆全景。

IMG_5366_大小_78%01.jpg IMG_5369_大小_78%01.jpg IMG_5371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頤圃門口前的雕像。

IMG_5373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頤圃大門。

IMG_5377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頤圃大門。運氣不好,頤圃今天沒有對外開放!

霧峰林家「頤圃」為屬於「霧峰林宅」頂厝宅群(景勳樓、蓉鏡齋、新厝、頤圃)之一。原為頂厝林家作為穀倉、客房,在明治三九年(一九0六年)由林紀堂(一八七四~一九二二)修建為嬉遊與宴客之所,遍植花木,取名「頤圃」;林紀堂在頂厝五少(紀堂、烈堂、獻堂、澄堂、階堂)中居長,一九0五年十二月獲總督府頒紳章,林紀堂的個性恬靜,從不過問政事,喜以書畫花鳥自娛,關心時尚流行,悠遊自適。一九一一年即率「頂厝五少」之先-「斷髮」,可見其留意世界潮流的變化。

「頤圃」戰後成為臺中縣首任民選縣長林鶴年(一九一四~一九九四林紀堂之四子)接待長官、下鄉訪視、縣政諮詢的場所,並增建地下室除有防空襲之用外,並有舞池娛賓,不難想像「頤圃」昔日風光。

林鶴年(一九一四~一九九四)畢業於日本東洋音樂學院,曾擔任日本藤原義江歌劇團首席男中音。戰後(一九四六年)返台,後服務於美軍司令部,在一九四七年二月十三日擔任「蔡瑞月舞蹈發表會」擔任獨唱,後轉任台中師範、台中農學院(中興大學)音樂教職。一九五一年(民四十年)投入政治活動,曾當選台中縣第一、三、五屆縣長。由於林鶴年競選使用的海報、文宣均使用紅色,代表熱情及友善,後來台中縣政壇的「林派」就被稱為「紅派」,林鶴年亦成為「紅派」的創始者。

大家一定會感到奇怪,怎麼會有「當選台中縣第一、三、五屆縣長」的現象。原因是當時台中縣的政治權力係由「紅派」、「黑派」地方派系來決定,兩派達成政治遊戲的協議,就是縣長一職就由兩派輪流當家。而「黑派」的始祖為陳水潭,成員都為醫生,因喜穿黑色西裝禮服,乃被稱為「黑派」。這種「政治分贓」的態勢,在一九七一年林鶴年退出政壇後被打破。

林鶴年不僅在政治上展現頭角,更是聲樂家,為呂泉生日本東洋音樂學院的學長,戰後編撰「鶴林歌集」,為中部最早之歌集,並創立台中市音樂協會。而台中縣縣徽、縣歌、台中市歌、霧峰國小、台中農校校歌、毋忘在莒歌,甚至連新竹市民富國小校歌都是林鶴年所的作曲的,被譽為「音樂縣長」。林鶴年與名取信子(林伶惠)結婚,但膝下並無子嗣,林鶴年於一九九四年(民八十三年)過世後,「頤圃」由林伶惠繼承。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售予頂厝第九世孫林振廷(林烈堂之後世子孫)。這是目前「頤圃」的產權狀況。

「頤圃」的建築乃結合傳統建築與日式洋風建築式樣,相較於「霧峰林宅」其他的建築群,更具有時代風格與特色。「頤圃」以白色為基調,搭配日本黑瓦,展現日式素雅清秀的風格。正廳採出軒設計,屋頂為歇山式屋頂,左右亭廊搭配簡潔的日式木構,左廂為演奏空間,右廂為宴客與生活起居空間(右外為廁所)。第一落左廂目前為電氣室,右廂則有規劃為展示空間的打算。

今年(二00六年)為林獻堂先生逝世五十週年,亦是「頤圃」肇建一百週年。二00六年十二月二十三日頂厝頤圃舉行震後復建竣工典禮,同時在明台中學亦舉辦「紀念林獻堂先生逝世五十週年〝日記與臺灣史研究研討會〞」,對霧峰林家頂厝與「霧峰林宅」的重建工程而言,都極具歷史意義。

「缺了霧峰林家,台灣近代史就缺了一角」,今天重建的不僅是「霧峰林家」的古蹟建物,更是為了補實台灣近代史的一角。「頤圃」讓我們看見重建的第一道曙光!在二00七年即將到臨之際。

(資料來源:天空裡的阿達碼

IMG_5381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下厝「宮保第」。

 IMG_5385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下厝「宮保第」。大家看到被鐵皮圍起來的宮保第,因為尚在重建中無法進入,所以妙妙一整個就是〝爬牆〞完成的拍攝!(XD)

「宮保第」是由討伐太平天國立功的 林文察、林朝棟父子所建。立面達十一開間,為全台最寬廣的四合院建築;前後四落。一般見到的四合院 五開間已屬大厝,這座十一開間「宮保第」氣勢真是驚人,有強烈的震撼感。(資料來源:Hsu 的部落格

IMG_5386_大小01.jpg IMG_5388_大小01.jpg IMG_5392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下厝「本堂」(也叫大花廳)。

IMG_5393_大小_78%01.jpg 

↑↑ 下厝「本堂」」(也叫大花廳)是林家祠堂。

IMG_5395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林家二房廳,正門上懸掛著「將軍府」。

IMG_5399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林家二房廳,正門上懸掛著「將軍府」。

將軍府是唯一可接近到屋簷下的建築,一樣是大型四合院建築,規模不似「宮保第」、「本堂」那般大得離譜。(資料來源:Hsu 的部落格

其實我比較好奇我在周邊環境介紹牆上看到的「二十八間」是什麼?原來他是緊鄰「將軍府」的房舍,比「景薰樓」節次比鄰的房舍來得更盛!

IMG_5405_大小_78%01.jpg

↑↑ 這不是林家喔~是林家對面的住宅,還特意取名「鄰家花園」!

IMG_5408_大小01.jpg

一九九九年(民國八十八年)的九二一大地震,不僅造成台灣地區百年來重大傷亡與損失外,更重創中部許多古蹟建築,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。「霧峰林宅」中的大花廳,耗費一億多元重修完成,在只差三天(九月二十四日)即可驗收,卻在一夕之間,連同林家其他宅第,一起被夷為平地,盡成廢墟。

我們常談論的「霧峰林宅」應係指林定邦、林奠國兄弟派下所屬的「下厝」與「頂厝」的建築宅群與明台中學的「萊園」三大區域。下厝(宮保第、大花廳、二房厝)與頂厝(景薰樓、蓉鏡齋、新厝、頤圃)的宅第,均有明確巷道、水溝相隔,不僅界線清楚,且顯示出宅第新舊之別,並代表著武人(林文察)與文人(林文欽)風格不同。在清末、日治時期的「霧峰林宅」不論就宅第規模、建築特色與政治地位而言,均是當時台灣其他大家族所望其項背的。

尤其是頂厝林文欽(一九五四~一八九九)的長子林獻堂(一九八一~一九五六)、堂兄林烈堂(一八七六~一九四七),在日治時期更是活躍於政治、產業兩棲,倆堂兄弟交互採取「對抗」與「合作」兩種模糊的不同策略,使頂厝林家建立龐大的基業。林獻堂在日治時期是台灣非武裝抗日的領袖,對台灣人民主運動的啟迪與政治意識的提升,不遺餘力,被譽為「台灣民主運動的先驅者」;而林烈堂則是與台灣總督府採取積極合作的策略,在各種產業經營中獨占鰲頭。而頂厝的後世子孫,承繼先人衣缽,在地方政治、金融保險、航運、文教均有傑出表現。

(資料來源:天空裡的阿達碼

幾年前跟翊晴(Mandy)姐姐去金門,金門雖不大,古蹟卻多達二十一處(甚至更多),大部份古蹟都還是有後人居住,所以金門的古蹟巡禮很妙,是一趟交錯在現代與古文明之旅!

不知道林家何時修葺完成能夠開放參觀,只是目前林家仍屬私人產業,政府雖立定林家為古蹟,卻不代表會開放給民眾參觀,再者若林家後代仍世居於此的話,想見也不願讓人打擾!

這一趟我與「萊園」擦身而過,下一次...我要見證完整的「霧峰林家」!!

霧峰林家宅園
地址:臺中縣霧峰鄉民生路 42、28 號
(目前因 921 大地震重建中)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iona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